作品名称 | 葛稚川移居图 |
作者 | 元代画家王蒙 |
创作年代 | 元代,约作于公元1360年左右 |
绘画形式 | 绢本设色,长卷形式 |
尺寸 | 长约54.7厘米,宽约27厘米(具体尺寸可能因版本有所不同) |
艺术流派 | 唐代山水画流派,尤以“王维山水”著称 |
绘画内容 | 画作描绘了葛稚川迁居的场景,山水、人物、房屋、舟船等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。 |
画作特点 | 画中山水景色清幽,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,突出“诗意山水”的特点,传达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。 |
主要人物 | 画中的人物主要是葛稚川(即葛洪),他正在迁移住所,画面表现出他的平静与从容。 |
风格特点 | 王维的山水画以“写意”著称,注重意境的表达,通过简洁的笔触、空灵的构图,展现自然的美。 |
绘画技法 | 采用“工笔”与“写意”相结合的技法,山水和人物均用细腻的笔触勾画,展现自然的清新与静谧。 |
文化背景 | 反映了元代士人的隐逸生活与山水文化,葛稚川是一个具有道家思想的隐士,画作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。 |
收藏地 | 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|
画卷展示 | 画作为长卷形式,整体呈现流畅的山水景致,层次分明,营造出一幅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场景。 |
主题意义 | 通过葛稚川的迁居场景,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隐逸、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。 |
影响与评价 | 作为王蒙的代表作之一,《葛稚川移居图》影响了后来的山水画创作,尤其在山水意境的表达上具有深远影响。 |
《葛稚川移居图》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绢本设色画,这幅中国古代名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画作以山水为主,描绘了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情景,画中葛洪手执羽扇,身着道服,神态安详,正回首眺望,身后老妻骑牛抱子,一仆牵牛而行。画面山岩重重,树木茂密,加上回环的流泉,曲折的山径,构成了一幅幽深宁静、远离尘世的境地,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居的希求。
此画以全景式构图,强调了众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,同时又不像宋画那样突出一主峰。画中人物造型头大身小,古拙可爱,用简洁中见精工的线条进行描法。山石用小笔细写,并用墨、青、赭等色反复渲染,墨彩相彰。画断崖用斧劈、刮铁、折带诸皴法,与他常用的披麻皴与解索皴迥异。
《葛稚川移居图》是元代道教绘画中的代表作之一,表现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故事,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。
大小:798MB
像素:10615×25667像素
尺寸:59.92×144.88厘米
分辨率:450DPI
格式:tif
Tags: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高清下载